在开始带口罩已经晚了。至少从2005年开始,有三分之一的城
市人口生活在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的环境中。
要不然说中国人适应能力强呢?吃的喝得都是什么玩意,连呼吸的空气,都是有毒
的!
值得嘲笑的是,十一五规划宣称,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200年比
2005年减少0%,并且减轻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减少重度酸沉降区面积,使区域
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
到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理念是很先进的,它不仅提出了减排目标,并且将
排污权和排放额度使用了市场交易制度。
也就是说,生产厂家出售这些减排指标。如果某一个火电厂不能完成这个指标,怎么
办?很简单,去买这些指标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只要他出钱,就可以无视这个政策。反过来讲,这个政策,只要罚了钱,
也没有办法排污厂怎么样。
谁知道某些人以什么手段从中收了多少罚款呢?这些还是合法收入哟!
亲,你为了生存,交了税,买了房,结果就迎来了这样的新生活哟!
惨重的事实就不说了。至少在眼下,李志坚还是有办法从源头控制的。
对煤炭脱硫,有三个方法,第一是燃烧前脱硫。简单点说,那就是把煤洗干净……对
的,就像淘米一样。冲干净就好。
第二呢,就是燃烧的时候脱硫。在煤炭的燃烧室加入石灰,石灰和二氧化硫发生反
应,生成硫酸钙,这就是石膏。到现代欧美国家出售的石膏大部分都来源于电厂的脱
硫产物。
第三,就是燃烧之后的烟气脱硫。这个难度是最大也是成本最高的。虽然也可以用水
洗或者烟气通过各种酸碱水溶液的方法,但实施起来难度是最大的。
除了这个科技上的问题,还有一个社会需求上的问题,唐代人会不会这么讲究环境
呢?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当了官,要请当年曾经帮助他的老上司的儿女吃饭。他就去请
教他们的共同的神父(不是基督教的神父,是一个和尚。如果用中国化的语言,那就
是教区的法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一个村社都有一个长老式的人物,同样的每一片地区,也有
自己的宗教的管理者。如果古代的人,特指家长,一家之主,无法求助家庭成员的
人,遇到了心理问题,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他不是个变态杀人狂之类的
暴徒,他首先要找人咨询,找谁呢?那就是里正,乡老,还有和尚道士……这些人,是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精神导师,他是可以和你面对面的交谈的。
朋友们,当你们觉得惶恐无助的时候,你会想到谁?你有足以指导你的精神导师吗?
你真的能找一个自己完全信任的人吗?
现代西方没有搞过反四旧啊,土改之类的革命,因此他们也很好的保留了人类社会的
优良传统。我们不用崇洋媚外,我们的传统比他们的好。如果和尚不帮你,你还可以
找道士。就算道士不帮你,也不会把你抓起来当异教徒烧掉。
在理学的迫害兴起之前,森严的宗族,沉猪笼这种酷刑,其实还没有在中国汉族的土
地上流行。至于非汉族的地盘,那就更没有这回事了。
扯远了。
这个和尚就告诉他,这个官员的儿女都很讲究,你恐怕满足不了他,如果你要请他吃
饭,恐怕会搞得两人都很尴尬。
这个人不相信,说我好歹也是当了官,混的不错的人,家里怎么会一顿像样的饭也整
不出来呢?
注意,唐代请人吃饭,还没有上饭店的习惯。因为市场的集中管理,大型饭店是不可
能出现的。
结果,两个富二代来到这个官员家中,面对精美的菜肴,只是了,没有下口。搞
得场面很尴尬,不欢而散。官员很纳闷,就再去请教这个和尚教父。
富二代告诉和尚教父:“他们家的饭菜,有炭味!我们不吃那玩意。”
意思是他们做饭用的炭,没有烧过之后再做。和煤炭相比,木炭的味道其实是很小
的,就连这样微小的味道,都会被他们嫌弃。可见唐代上流社会讲究到了什么程度。
这个故事的下半截是黄巢攻入了洛阳,这两个富二代逃到山里饿了几天,出来抱着粗
粮狂啃的结局。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正义感和**丝背景,那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