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权宜之计
布鲁德林带着满意的结果返回华盛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也带着新的收获回国述职。
围绕南亚冲突,共和国与美国的战略博弈达到第一个高潮。
从新德里到华盛顿,布鲁德林乘坐的专机需要飞行10个小时。军情局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获得了蛮美“秘密交易”的详细情报。也就是说,布鲁德林乘坐的专机还未到达地中海上空,李存勋就将最新报告送到了王元庆手上。
紧急会议在元首府召开,由李存勋介绍情况。
情报非常详细,连王元庆都有点惊讶。
按照布鲁德林与鲁拉贾帕尼达成的“意向协议”,在蛮度正式加入由美国发起的“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之后,只需要按照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在2050年之前分阶段逐步拆除裂变式核电站,建造由美国研制的可控聚变核电站(美国的能源集团因此获得蛮度电力供应市场49%的份额),在“全面核裁军谈判”中跟美国采取步调一致的谈判政策,就能获得美国的全面技术支援。
虽然“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不是正规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但是其作用已经超越了政治军事同盟层面,是更高层次的国家间战略同盟组织。蛮度加入前,该组织的只有17个成员国,即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巴哈马、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挪威与菲律宾,主要成员国只有5个,即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与澳大利亚(与一般成员国相比,主要成员国的最大优势就是参与了新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享有新能源的优先使用权)。因为“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与“全面核裁军谈判”密切相关,所以该组织成员国必须在外交政策上高度一致。因为“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用更加先进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全面取代已经落后的裂变核电站,所以美国必须为拥有核武器与核技术的国家提供战略安全保障。因为新能源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实力与发展前景,所以该组织成员国必须具有高度统一的政治意识形态。
由此可见,“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国家间全面同盟。
当初,美国拉拢几个主要成员国成立“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对抗由“技术换产品框架协议”形成的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家集团,二是逐步取代因为欧洲政治一体化与军事一体化而被严重削弱的“北约集团”,三是在“全面核裁军谈判”中拉拢更多的国家。
能够加入“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表明美国承认了蛮度的国际地位。
虽然蛮度没能立即成为“主要成员国”,但是蛮度作为有核国家,即便蛮度能够为新能源技术做出的贡献非常有限,以蛮度的核实力,只要摆平另外4个主要成员国,就能成为该组织的第六个主要成员国,获得仅次于美国与英国的地位。
可是,蛮度为此付出的代价极为高昂。
“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之前,美国就向蛮度发出了“邀请”,表示只要蛮度加入该组织,不但是创始成员国,还是主要成员国,给予蛮度极高的地位。为此,美国还暗示蛮度,巴基斯坦已经与华国签署“双边协议”,加入“技术换产品框架协议组织”,华国必然在“全面核裁军谈判”中向蛮度施加压力,如果蛮度不能背靠大山,将在未来的国际局势中全面被动。事实确实如此,“全面核裁军”升级到谈判阶段之后,华国主要对付的就是不肯做出任何承诺的蛮度。
当时,蛮度没有接受美国的邀请,原因也不复杂。
鲁拉贾帕尼很清楚“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的性质,明白美国的用心。如果蛮度加入该组织,就将失去独立发展的地位,成为任由美国摆布的玩偶。更重要的是,口木战争刚刚结束,战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在鲁拉贾帕尼看来,蛮度保持独立地位,不但能够在美国与华国中左右逢源,还能利用口木重建大赚一笔。
不管蛮度有没有在口木重建中赚得盆满钵满,至少蛮度没有过早与华国翻脸。
时过境迁,随着南亚局势骤然转变,鲁拉贾帕尼的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动。
蛮度在此时加入“新能源国际合作组织”,既是不得已而为,又是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