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削弱了导弹的突防能力。
高性能电动鱼雷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技术条件。
c-609的水下战斗部与常规战斗部质量相当,只是作战过程有所差别。突防时,仍然首先抛掉冲压发动机,启动末端火箭发动机,提高导弹的机动性能;距离目标大约5千米的时候,战斗部与火箭发动机脱离,减速火箭发动机启动,将速度降低到音速以下,再由阻力伞减速,最终入水。接下来的攻击战术,与自导鱼雷的攻击战术相仿。
为反舰导弹配备各种各样的战斗部,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战中,配备5种战斗部的c-609往往混合使用。首先由携带电磁干扰战斗部的导弹打击敌舰电子系统,随后由携带反辐射战斗部的导弹攻击敌舰雷达,再由携带预制破片战斗部的导弹攻击敌舰上层建筑,最后才轮到携带半穿甲战斗部与水下战斗部的导弹对敌舰发动致命打击。
因为突防速度非常高,所以c-609的突防能力非常强大。
定型试验中,c-609曾经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共和国航母战斗群的外围防空网,迫使共和国海军不得不下大力气研制更先进的远程防空/反导导弹,对付速度超过8马赫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c-609在2026年研制成功之后,美国也加快了新式舰队防空系统的研制进度。
谁都知道,任何战舰都承受不起这种超重型导弹的攻击。
按照c-609的设计时订下的毁伤标准,1枚就能击沉1艘万吨级驱逐舰或者瘫痪1艘大型巡洋舰,2枚就能击沉1艘大型巡洋舰或者瘫痪1艘中小型航母,3枚就能击沉1艘中小型航母或者瘫痪1艘大型航母,4枚就能击沉1艘大型航母,5枚就能击沉1艘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
以饱和攻击的方式打击舰队,只需要80枚c-609就能干掉1支航母战斗群!
面对这样的海战“利器”,哪个国家的舰队都会畏惧三分。
也正是c-609的出色打击能力,海军才将h-9bh的采购数量压缩到了24架,用原本计划采购另外24架的经费订购了更多的c-609。
当然,对轰炸机飞行员来说,使用什么导弹都没有关系。
轰炸机不是战斗机,不会轻易逼近敌舰队,只需要在距离敌舰队数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处发射携带的反舰导弹,就能转向返航了。
一般情况下,舰队的外围防空圈不会超过550千米,截击距离也在1000千米左右。
为了确保轰炸机群的安全,海军航空兵还出动了1个大队的24架j-14d战斗机。
24架战斗机都按照“空优标准”携带弹药,还额外携带了4具超大型副油箱。即便如此,所有战斗机仍然得在完成护航任务,返航途中与加油机会合,至少为油箱补充三分之一的航空燃料,才能返回宜兰基地。
为了配合作战行动,海航还得出动1架kj-22c预警机、1架ky-15b指挥协调机、2架dy-14c电子干扰机与18架jy-15b空中加油机。算上为这些支援飞机提供掩护的24架j-14d战斗机,海航需要出动作战飞机72架、支援飞机22架。如果算上负责后勤支援保障的运输机,总共需要调动各类飞机150架!
由此可见,空中打击是高度重视配合的作战行动。
除了24架担任攻击任务的轰炸机之外,其余100多架飞机都担负支援与掩护任务。平均下来,1架担负攻击任务的战机需要5到6架其他飞机提供支援。
从古至今,战争就是高度系统化的“死亡竞赛”。
技术进步,即增强了战争的破坏性与毁灭性,也使战争变得更加复杂。
轰炸机群到达明珠岛岛东部海域上空之后,与从宜兰起飞的战斗机群会合。
因为h-9bh在携带了外部弹药之后,只能以亚音速飞行,所以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j-14d战斗机分成了两批,8架担任随行护航任务、16架担任前进护航任务。
机群沿着预定航向朝口木舰队飞去的时候,支援机群也赶了过来。
在预警机与指挥协调机的引导下,20多架支援飞机分成3个编队,跟在轰炸机群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深入西太平洋。
利用舰队与远程海上巡逻机提供的战术信息,攻击机群分毫不差的杀向目标。
27日凌晨0点10分,h-9bh机群在距离口木舰队大约800千米处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发射导弹。
c-609一枚接一枚的脱离轰炸机,吹响了进攻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