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
战斗从10点30分开始,持续到6日傍晚。
主要进攻力量是54军,不是77军,因为包围圈内是崎岖的丘陵地带,以轮式车辆为主的77军很难机动,反而是以履带式战车为主的54军能够快速突击。
凌云霄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心甘情愿的替54军守卫防线。
战斗期间,韩军数次在密阳江上架设浮桥,希望渡过密阳江,逃出包围圈。依靠无人侦察机与kz-19提供的战场信息,17军的2个空突旅轮番出动,用武装直升机压制聚集在河滩上的韩军,用低空突击部队在密阳江南岸建立防御据点。
大约14万韩军步兵仅坚持了不到9个小时。
不是韩军不想抵抗,而是没有抵抗的手段。面对连坦克炮都对付不了的dz-21全电动主战坦克,手里只有步枪的韩军步兵要么投降,要么被坦克上的机枪打死、或者被坦克的履带碾成肉酱。
这轮战斗显示出了共和国陆军战术的多样性。
让更擅长进攻的77军担任防御任务,让更擅长防御的54军担任进攻任务,两者对调角色,既与实际情况有关,又与前线指挥官的素质有关。如果死搬硬套,让77军进攻、54军防御,结果肯定会迥然不同。
密阳江北岸的战斗刚刚结束,攻打大邱的战斗开始了。
随着装甲381旅从北面发动进攻(之前装突383旅从西面发动进攻),4个炮兵旅先后投入战斗,加上攻占庆山(距离大邱不到30千米)的77军摆出了攻打大邱的态势,守卫大邱的韩军很快就丧失了抵抗意志。
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继续抵抗有何意义?
战斗进行到7日凌晨,将打扫安东战场的任务交给42军的装甲382旅赶到战场。经过大约8个小时的休整,77军的2个快反旅对大邱发起进攻。
到此,大邱方向上集中了5个地面战斗旅与3个空中突击旅。
7日上午7点45分,大邱守军在坚持了36小时之后宣布投降。
从安东到大邱,4场大规模会战证明了机动能力的重要性。
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参与进攻的3个军与5个空突旅,能在每次战斗中投入足够数量的进攻部队,又不至于投入太多的作战部队。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77军与空突旅,特别是77军。在80个小时的战斗中,77军不但完成了纵深突击任务,还参与了三次大规模会战,且均是战场主力。38军与54军也分别参与了2场会战,5个空突旅均参与了2次以上的会战。如果没有惊人的战场机动能力,任何一支部队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参加数场大规模战斗。
快速进攻,更加体现出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除了动员新组建的陆航旅之外,裴承毅还让5个空突旅将“多余”的运输直升机组织起来为前线部队空运作战物资。特别是在攻打大邱的战斗中,前线进攻部队与炮兵旅所需的战斗物资几乎都由直升机空运。从6日下午到7日清晨,15个小时内,250架直升机向4个炮兵旅空运了7500吨炮弹。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空运能力,即便投入再多的炮兵,也会因为没有炮弹而成为摆设。
运输机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整个战役行动中,77军所需的弹药物资均由运输机提供,54军需要的大部分作战物资也由运输机运送。占领庆州之后,空军与海航的战术运输机在30个小时内出动840架次(相当于每架运输机飞了5个架次),向前线部队运送了31000吨作战物资!
高效率的空中支援再次成为克敌制胜的主要力量。
80小时内,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出动7842架次,执行462次战场遮断任务、2763次战场支援任务,投掷弹药36700余吨,摧毁固定目标8500余个、机动目标24000余个,空中打击成为了进攻部队最强大的火力支援。
当然,谁都不能忽视炮兵的作用。
如果没有炮兵,38军不可能在7日上午攻占大邱,也就不可能超额完成战役任务。参战的6个炮兵旅是最迅速的火力支援力量。据前线作战部队统计,从遭到敌人阻击到炮火支援到达,平均只有2分钟!也就是说,如果炮兵射程为30千米,进攻部队发出火力请求之后,炮兵能在30秒内开火。如此迅猛的打击能力,别说战术航空兵,就连在战场上盘旋的武装直升机都无法做到。
第四次战役取得开门红,归根结底还是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
80个小时内,裴承毅总共向前线下达作战命令117条,3次调整作战行动,各作战部队均迅速及时的调整部署,参与新的战斗。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联合指挥能力,恐怕裴承毅只能在后方干瞪眼。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