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多年,根本不可能有大成就。
就像王献之,爸爸是王羲之,那绝对是比后来绝大部分人说“我爸爸是某某”的人了,遗传那么好,按说不用怎么努力就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实不然。
王献之七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一天,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献之又问:“那,那五年呢?”母亲的头仍旧摇着。献之急着追问:“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又问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那有什么秘诀?”王羲之看看儿子,心想这书法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入人眼目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你呀,写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母看。于是他天天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苦苦练了五年。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给父亲看。王羲之没有作声,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成了“太”字,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则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聪明的王献之深深的体会到写字没有捷径,只有“勤”字。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连王献之那样的人物都得那么苦练书法,所以书法界的人不相信速成的奇迹,可问题是,卢冲看起来也才二十岁出头,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这简直让他们全都大跌眼镜!
除了三个老头之外,其他老头都不敢说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卢冲的字写得比他们好,不论是字体架构,还是整体布局,都远超他们,确实达到了柳公权复生的地步!
姜老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随后,他把卢冲之前在李文山寿宴上写的“寿福康宁”四个字放在桌上,对那些老朽说道:“你们来看看,这两幅字有什么相同的?”
这些老人纷纷涌到桌边,仔细看那两幅字,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书法名家,很快发现了共同点:“虽然一个是行书,一个是楷书,但两幅字的布局都极为完美,有种字和纸张浑然一体的感觉!”
“是啊!”姜老笑着说道:“刚才我看寿福康宁四个字的时候,完全被迷住了,就是因为这四个字的架构实在是太完美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后来我让我的秘书小杜帮我量了一下,结果发现,小卢的字,完全都处于纸的中轴线上,绝对完美地对称,我本来以为,只是行书如此,现在看来,这楷书更是如此。来,小杜,你来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