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南面大街上的一座小院子里,三天了,吴明一直呆在这里,看着对面忙来忙去的木匠大叔努力地干活。他在这里的目的很简单:他要领悟木匠术。
时间回到三天前,得到灵感的吴明急忙跑回图书馆,路上也没忘记跑去找了一趟刘自强,告诉刘自强去转职大厅报备一下,这样以后每个月也能领一百金币。反正都是帝国的钱,有便宜不占是傻蛋,这是吴明看完无数小说之后领悟的真理。
话说吴明回到图书馆之后,就开始找关于机关术的各类书籍,可是这类资料非常贫乏。他找遍了所有的古籍,除了偶尔一些描述战国时期墨家机关的文章之外,基本上就是《三国演义》和野史之中关于诸葛孔明使用机关术的记载了。
如此之少的史料,让吴明不得不发出感慨,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古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机关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基本上算是失传了。
事实的确如此,吴明从史料上知道,使用机关术的基本上就只有几个代表性的角色:鲁班,墨家和诸葛亮。而且关于真正如何制造机关的书籍基本上没有,历史上留下的也就只有短短的描述而已。
甚至对于机关术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只在两百年前的一个百科上找到了一个私人总结的概念:机关术,是指运用机械技术和物理原理,将材料(木材、石材及金属等)制作成一定的机械装置,服务人类生活或战斗的一种技术。
于是,吴明下定决心要学习机关术,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战斗需要,往大了说,也是为了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没有任何的资料和指南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于是吴明决定使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机关术。“既然没有现成的技能让我学,难道我就不能通过自己领悟吗?”吴明在心里暗下决心。
吴明决定第一步先去学习木匠术,因为历史上大部分的机关都是用木材做成的。当然也有其他材料的,不过木材易于操作,在加上他以前闲逛的时候看到过木匠干活,有条件学习,于是就选择了木匠术。
吴明很快就来到了当初见到木匠的院子里,这个木匠姓郑,名字不太清楚,吴明一直叫他郑大叔。当郑大叔听到吴明所说的理由之后,上下打量了吴明一样,说道:“小伙子志气不小嘛,想自己领悟机关术,这门手艺可是在很多年前都失传了啊。”
“正是因为它失传了,我才要去学习它,这样不仅对我有帮助,对于以后的子孙们也有个交代。”吴明毫不客气地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高的水平上,这样才能博得郑大叔的好感。
“虽然我从你的话中感到了雄心壮志,但是光有志气是不够的。这样吧,小伙子,我给你一个考验,只要你三天之内能自己领悟出木匠术,我就送你一场机遇,助你学习机关术。”郑大叔给吴明提出了条件。
吴明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郑大叔的考验,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吴明这会正在奇怪呢,自己都在这里看郑大叔干活都三天了,马上时限就到了。按理说凭着自己这么高的悟性值,领悟一个技能有这么难吗?当初的烹饪术和鉴定术不就轻轻松松地领悟了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多再过半个小时天就该要黑了,也就是郑大叔给吴明的最后期限。吴明开始思考起来自己是怎么领悟烹饪术和鉴定术的。
吴明其实是很聪明的,这三天只是没有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而已,这一思考,他就发现其中的缘故了:平常心。
这三天以来他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领悟木匠术之后要怎么怎么做,在计划着以后的事情,而忽略了一颗平常心,没有认认真真从郑大叔的动作里去学习东西。可以说,他这三天都是带着极大的功利目的在看着郑大叔做工的。
这不像是第一天做饭,只是单纯地为了做出一顿口感还不错的饭菜。也不像是鉴定忠字扇,他在领悟鉴定术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只是正常在做一件事情而已。不像现在,他是怀着学习机关术的目的来领悟木匠术的。
发现了根本问题的吴明很快地静下心来,专心地看着郑大叔在处理一块块的木材,郑大叔的那双手仿佛拥有魔力一样,一块块的木料在他的手里很轻松地就处理成了需要的形状。这时,在吴明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词“庖丁解牛”。
吴明也渐渐静下心来,用心地去观察郑大叔的工作。这是最后的十二根木料,看见旁边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凳子架,吴明明白,这应该也是一个小凳子。
吴明猜得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小凳子。吴明看着郑大叔熟练地给每根木料打好榫头和榫眼,然后再把他们组装成一个凳子的架子。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终于,在郑大叔放下手里的最后一块木料之后。吴明听到了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