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还告诉林皓阳:李维的爷爷,就是当年留在滨城照顾“李老太爷”的那个“长子”;而李维的另一个爷爷,也就是李维爷爷的一个亲弟弟,在当年离开大陆之后,就一直在国外从事反政*府的工作;并且,他也是当年引荐袁方加入“华盟”的介绍人之一;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李维年纪轻轻就仇恨政府、死心塌地为“复华社”卖命了!
而至于其他那些袁方发展的“社员”,虽然他们的出身、背景都各有不同,但是无疑,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感觉到社会分配的不公,并对自己的境遇有强烈的不满!他们渴望境外资本主义的“民主”,并试图以“复华社”为跳板,最终达到去国外生活的目的。
针对不同的“策反对象”,袁方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年轻躁动的愤青、学生,只需要简单的交流和言语的鼓惑,他们就会义愤填膺的感觉自己被赋予了某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从而心甘情愿且乐此不疲的为“复华社”服务,甚至可以说是肝脑涂地;
而对付那些各种级别的官员,那就更简单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一身正气、鞠躬尽瘁的官员们,大部分都是一些道貌岸然、贪腐成性的蛀虫,他们光鲜虚伪的外表下,早已败絮其中。国家和人民赋予了他们职能和权力,让他们在凌驾于人民、养尊处优的同时,也滋生出了更为肆无忌惮的贪婪。而他们自己还恬不知耻的认为:那是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所应得的报酬!
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之下,那些官员们更是毫无抵抗力!而且这种“腐化”是极具传染性的,一个官员堕落,会影响和引领他身边的一群官员腐化!他们相互引荐、相互提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官官相护的“关系圈子”和一条条荒糜腐败的“贪腐链条”!
不光如此,那些官员还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亲属以及子女谋取“福利”!
袁方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只要为那些官员的子女搞到一份国外普通大学的《招生细则》和一张《邀请函》,就可以让袁方成为他们的“上帝”!就为了那两张在如今看来廉价至极的表格,那些官员们竟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损害、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也正是从这些腐败官员的身上,袁方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听着舅舅的讲述,作为这个国家曾经的官员,林皓阳替那些贪腐成性、丧权辱国的官员感到羞耻,他自己也一阵阵汗颜: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强化党员的思想、加大反腐的力度”,看来不光是在顺应民众的呼声、坚实政党的利益,更是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根基啊!
林皓阳又问道:“舅舅,范锦阳和范锦明是什么时候加入‘复华社’的?您怎么会和他们……”
袁方笑了,很无可奈何的微笑,他叹息道:“哎,那简直就是一个偶然,太偶然了!”接着,他就说起了那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往事……众多周知,“复华社”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长久以来,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一直仰仗于他们分布于全球的毒品网络!每一年他们都会在大宗的毒品交易中,获取大量的周转资金和非法盈利。
随着“复华社”在大陆地区不断的渗透和壮大,该组织在大陆建立起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毒品绿色通道”:由北方某邻国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现代类化工毒品”,通过这条通道被运抵南方,再经过集散销往世界各地;而南方某著名毒品出产国所生产的“传统类毒品”,则也通过这条通道运至我国北方地区,进行集散和销售。
滨城,地处胶东半岛的东北端,铁路、陆路交通十分便捷,海上轮渡又可直达东三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滨城成为了“复华社”那条“毒品绿色通道”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集散地。
“复华社”通过那条新的销售途径大肆敛财,可是好景不长,出事了:那一年,这条“毒品绿色通道”突然惨遭打击、不再畅通,而那个发生状况的“断点”,恰恰就是滨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摧毁设立在滨城的“复华社毒品交通站”的,竟然不是政府的禁毒机构和缉毒组织,而是作为“同行”的另一个“贩毒团伙”:范锦阳和范锦明。
原来,范锦明兄弟二人当年为了垄断滨城的毒品交易,他们率领一众团伙成员血洗了滨城的毒品市场,曾经隐匿在滨城的其他贩毒团伙,几乎被他们横扫殆尽!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