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有些人解读郑伯克段于鄢,说庄公是如何的阴险,如何的毒辣,但是实际上,庄公这样的做法,不管是在春秋战国,又或是汉代,甚至是后世,都是很正常的做法。
归根到底,价值观不同。
作为老百姓,先天上都是倾向于弱势群体的,如果一旦看见弱势群体遭受了苦难,受到了挫折,难免有些心有戚戚,于是常常不假思索的就偏向于受苦受难的弱势群体。
随后若是发现这个原本看起来弱势的人其实根本不是自己想象当中的那样,旋即又会将原本的怜悯立刻转化为滔天的愤怒,来个180度大反转,恨不得将这个家伙挫骨扬灰了事……
但是说起来,这个原本被认为是弱势的人,有向他人请求过帮助么,当误解出现的时候,有给他展示和辩解的机会么?
当出现道德绑架的时候,又会有谁关心被绑架的那个人?
郑伯克段于鄢,作为左传开篇章节,赵云又怎么可能没看过,因此当斐潜提出来的时候,赵云几乎就是立刻想起了左传当中的记载……
说实在的,郑庄公和共叔段,其实放在一般的人家里,恐怕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豪门多相残,多半也是因为利益所引发的。
郑庄公生下来的时候难产,导致他的母亲很嫌弃他,就连小名都不取了,径直就叫“寤生”,这等于是给郑庄公脑门上挂上了一辈子的招牌,与其说是武姜偏爱共叔段,倒不如说她不喜欢郑庄公。俗话说,慈母多败儿,偏心很可能造成共叔段骄横跋扈,而郑庄公则事事谨小慎微。
春秋时规矩并没有那么多,不比后来的统一王朝,所谓立长废幼之事其实在儒家的理论之下才慢慢完善起来,所以当时郑国国君,长幼问题应该不重要,更多的应该是个人品行问题。武公是一国之君,如果让他选,肯定愿意立稳重的庄公,而不是浮躁的共叔段。后来武公死了,庄公继位,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从这里……
赵云看了看斐潜,拱手说道:“君侯之意,是说黑山如同共叔段一般?”
斐潜微微笑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也没有继续让赵云推测猜想的意思,说道:“读史书,须融会贯通,看来子龙倒也是多有对左传钻研……子龙所说,也是其中之意,不过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郑庄公,也都是共叔段……”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熊孩子。
当这个熊孩子没有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大,并不是原先料想中只围绕着他一个人转的时候,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的得到纠正,往往就会有极其麻烦的后果,而且家族越大,牵扯的人数越多,导致问题严重性就越麻烦。
就比如像是郑庄公和共叔段。
其实一家四口人当中,除了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还算是好一些之外,其他的人都有些地方做的不对。郑武公最正确的,就是将诸侯之位传给了郑庄公,而共叔段是自作聪明,实则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武姜愚蠢而虚伪,并没有做到一个母亲的本分。
至于郑庄公,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的人认为郑庄公并不是一个好人,简直是个人精,深谙厚黑学。前期谨小慎微,后来欲擒故纵,捧杀共叔段,心狠手辣,最后虚伪至极,脸皮厚得令人发指。
不过话又说回来,庄公还能怎么办?
郑庄公他能拿自己的母亲武姜怎么着,又能拿兄弟共叔段怎么着?
好言相劝?
是和舜一样选择逃跑,省得他们母子二人把自己宰了,担负不义之名?
还是说共叔段一开始要搞事的时候,郑庄公他就出兵把共叔段抓了,然后软禁起来,让他在冷宫中等死?
事实上无论怎么做,郑庄公都是不讨好的。作为一国之君,郑庄公是孤家寡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自己,父亲传承下来的国度,自己的兄弟却要来夺取……
也可能正是这种遭遇,让郑庄公变得计谋超群,雄才大略,也让郑国成为春秋三小霸之首。外交上出现“周郑交质”之事,军事上郑国多次击败诸国联军,而在繻葛之战中,他创造了步车协同的鱼丽之阵,这一仗开启了军事上撩阴腿的先河。繻葛一战,周天子威严一落千丈,群雄崛起。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郑武公将位置传给郑庄公是做对了,而其他的,就不好说了。
熊孩子必然是胆大的,也充满了朝气蓬勃,浑身上下充满了野心,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人,未来的道路必然是龙傲天一般,虽然敌人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只要勇敢的上前,必然就是各种胜利……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熊孩子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一味地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难免会将自己和身边的人一起拖入深渊。
斐潜话语并不难懂,其实也就是在讲眼前的事情。黑山军有机会洗白的,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取舍,甚至有一点痛苦,但是终归是能重新回到正统社会所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现在黑山军不愿意走这一条路,就像是没有成为郑庄公而成为了共叔段一样,觉得自己羽翼丰满了,便可以挑战一下试试……
黑山军选择了一条作死的道路,而且还越走越远,以及是拉不回来了,也就只有等着所谓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出现。
这一点,赵云也是明白。
“……”赵云沉默了许久,方问道,“……君侯,此役之后,不知对于黑山余部,要如何处置?”
斐潜沉声说道:“参与叛乱的黑山统领,皆罪无可赦……其余之人,根据具体情况,或打散安置,或苦役劳罚,而普通所携裹百姓,则如白波旧例一般处理……”
“汉胡大战在即,”斐潜看着赵云,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