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炉建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地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地火池,内盛煤炭进行加热,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的最最关键一步。杨思辰印象中,至少在十八世纪以前无论华夏还是西方都没掌握这个技术。

    庞大地炉身外,还用扎实地木头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地独立式检修塔。另外还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上料系统,一次可以将上四斤物料送入炉中。

    高炉炼出的铁水是含碳量较高、杂质非常多多的生铁,不过这种铁已经可以用来铸造大型铁件,比如铁锚之类的东西,于是在出铁口外接一条沟槽,平时封闭,如有需要就打开,烧红的铁水直接注入模具,浇铸大型铁件。

    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铁炉——就是亨利·科特在十八世纪末发明的反射式搅炼炉。这台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铁隔离的反射炉型。它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炒铁炉的结构可以看作三层楼,三楼和二楼互相隔离,一楼和二楼之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三楼,二楼块状的煤炭躺在铁栅栏上燃烧,加热楼上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就掉进了一楼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的进煤道向它上面添加块状的煤炭。

    同样是水力鼓风,与高炉不同,它的侧面还修了个高高的烟囱。

    明代的炒铁炉是用人力搅拌,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熟铁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

    杨思辰显然不会让工人们做这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炉顶上做了个支架,正中悬挂着一个大圆滚子,下面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仍旧是水车提供动力,就有了机械化的炒铁设备。以往生铁是冷却成锭后再加热,炼成熟铁;现在使用的技术,是把高炉出来的生铁水直接炒成熟铁。

    熟铁就可以直接制作锄头铁锨之类的农具了,当然,制作过程需要锻打、渗碳和淬火,熟铁柔软,可锻性强,加工性能优越。

    杨思辰又在炒铁炉一侧设置了一字儿排开的六台锻炉,这东西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农村铁匠修理锄头铁锨等农具的锻炉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为了锻造大型铁件,加厚是为了保温,毕竟这是长时间使用的,节约燃料嘛。不用说,依然采用水力鼓风机,之前挖的水渠就是为了方便安装水车,当然和高炉、炒铁炉的鼓风机比起来,这些就是孙子辈的小不点了。

    每台锻炉边上都有一台水力锻锤,锻锤下是厚厚的铁砧,砧下垫着厚实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糯米汁、粘土、石子混合成的土制水泥浇铸的基座。多层复合受力结构,能够承受锻锤落下的巨大冲击力。

    三个大的锻锤重三百五十斤,冲程五尺,每秒落锤一次;三个小的重九十五斤,冲程二尺,每秒落锤两次半。大锻锤用于粗加工,小锻锤则是精加工——实际上也精不到哪儿去,毕竟仍是锤子敲,说到底,水力锻锤的加工技术,和铁匠们一锤一锤敲打,实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速度快,力量大,效率提高了。

    杨思辰花了大半个时辰围着这些东西走了一圈,心里也没底,于是扭头问杨德思道:“这些机器运转起来如何?工人们可都熟悉了?”

    杨德思回答道:“少爷,这些机器单独运转起来没什么问题。不过由于人手还没到齐,所以还没有试过让这些机器一起运转起来。”

    杨思辰看了看周围仍然在忙着收尾的工人,有些不悦地问道:“那些人都是雇来的吗?”

    杨德思无可奈何地说道:“是的,少爷。杨家铁厂早在三年前就不怎么开炉了,人手自是调到别的地方去了,现在想再调回来,那就得看人家的脸色了。”

    杨思辰对此也没什么好法子,打铁的一般来说都是些憨厚老实的人,这样子的人最好管了,任谁也不愿意轻易放人的。杨思辰摇摇头问道:“现在来了多少人?”

    杨德思说道:“七十八人。另外还有二十七人正在赶过来,估计七天之内就能到。”

    杨思辰说道:“杨伯,要不咱先不急着开炉,您先让这些人试着将这些机器一起运转起来,待剩下的人到了在开炉。这样不至于到时候炼铁的过程中不会手忙脚乱。”

    杨德思点点头说道:“是,少爷。”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